杨斌工作室2.0版

杨斌工作室/YANGBIN/YB总站【老杨十年规划第三阶段预备期(2021)正式启动】【Google文档链接浏览到视频简介中查阅】【浏览本页面请使用电脑浏览器以提高观感度】

【转载】未来没有工作的你失业咋办,老杨给你一份生存清单——书店《共享书店...》

声音 | 互联网+书店+图书馆=?

共享书店——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

合肥三孝口书店成为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在业内引起广泛热议,称赞、质疑声音皆有。

图书馆通过借阅提供“共享”图书服务,图书的价值在阅读和传阅中实现,而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共享经济激励下诞生的共享图书平台,在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借阅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业界的思考:

图书借阅作为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是否会被取代?

共享书店的出现会不会导致图书馆读者的流失?

未来图书馆是否会与共享书店、共享图书平台进行合作,共同服务读者、推广阅读?


为此,图林君邀请书店、图书馆、共享平台方和读者共同探讨现阶段“共享图书”的模式,以及对其未来的发展的看法。

突破传统模式,转型求新发展

黄震(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皖新传媒共享书店项目负责人)

皖新传媒共享书店的“共享”,是相对于传统实体书店的零售而言的。早在3年前,公司就意识到“在科技改变行业,科技引领行业”趋势不可逆转,消费者阅读行为和消费模式发生剧烈变化的背景下,仅仅依靠线上运营或实体书店的升级改造是无法适应的,必须要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以金融资本融合驱动产业成长的全新道路,并明确提出在未来的3到5年,公司面向消费者的直接服务如图书零售等要全面免费。

近年来,皖新传媒围绕战略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组织架构和供应链,不断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不断积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运营能力,适时推出共享书店创新模式,这是公司传统业务转型提升既定的战略步骤,也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与以“共享单车”等产品为代表的共享模式虽有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但并无因果上的联系。


从经营结构来看,共享书店的业务并非单纯借阅图书,书店对于有明确购书需求的读者将继续提供零售服务。在产品规划中,如果借阅读者觉得图书有收藏价值,也可以方便地通过APP“借转购”,因此并非共享后就不会再产生图书销售了,此外围绕阅读人群的多元文化产品及服务仍将是共享书店重要的经营业态。

  从盈利模式上看,一方面通过共享免费,彻底消除读者购书阅读的门槛,促进进店客流及重复到店客流的增加,从而进一步提升书店的商业价值、品牌价值和异业合作价值;一方面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我们将尝试更加精准的选品,加快出版物的流转,促使传统书店大量名义为“长尾”实为“不动销品种”的占比大幅下降,进而节约货架成本、物流成本、资金成本;一方面过去的零售顾客将转化为线上的用户,通过APP的持续运营,平台的价值也将逐步体现,我们也将聚合皖新及合作伙伴的业务资源,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选择。

  但是,共享书店不会代替图书馆、阅读点等政府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它是公共文化设施有益的补充,是在移动互联时代,针对读者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推出的全新服务形式。

  共享书店和图书馆还是有不同之处的。从出版物的供给角度看,图书馆更多从馆藏结构的科学性出发,充分考虑学科、等级、时间、文献、语种的结构,以及纸质出版物、数字资源的比例,体现的是专业、严谨、学术、易于检索的藏书特点,但普遍受到采购经费和采购形式、周期的诸多局限。而实体书店则是以经营而非结构化藏书为目的,更加强调选品的精准化、个性化,强调新书的快速流动和图书分类结构的接地气,从而在品种、格调、服务、活动等方面形成与图书馆的差异化。

  从书店和图书馆的关系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运营已进入“第三代”时期,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覆盖面持续提升。但由于图书馆和书店差异的存在,两者必然是互补的关系,共同发展的关系,不存在一方发展了就会取代另一方的问题。共享书店未来不排除与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政府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合作,共同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化和覆盖。


现在出现了很多民间运营的以“共享”为名的图书借阅平台,这对书店而言,可能会有影响。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阅读的兴起和电商渠道的低价便捷都在深刻影响着传统书店行业,而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读者的社群化,阅读需求的小众化、垂直化更是大势所趋。适应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对于真正以促进全民阅读为目的的创新我们都持欢迎的态度。

共享书店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三孝口书店转型共享书店一段时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商业模式尚有待时日检验。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持续改进共享书店的经营模式,切实把“共享、简单、直击人心”的互联网精神和共享书店的具体运营结合好,持续扩大共享模式的覆盖面,让广大读者切实从共享模式中受益,真正促进阅读人群的增长和活跃。

”创新之举 细节有待完善吴志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主持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工作)“

新华书店,几十年如一日,就像书本一样方方正正,很少图新求变。合肥三孝口书店的创新之举勇气可嘉,推动创新创意,总比死水一潭要好。但这种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比如借书还书,多借两次则新书变旧书。按行业惯例,卖不掉的书是可以退货的,这部分的损失原来一直由出版社和供应商承担。书店开发这类共享业务后而出现的旧书(破损书、卖不出去的书),今后出版社肯定不让退货了,那么,这类图书的损耗由谁负担?又如何分辨哪些是正常退货,哪些是由新业态造成的退货?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调整,要重新制定行业标准与规则。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是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不宜去取代图书馆的职能。

”以书店为基点 带动家庭阅读贺超(甲骨文·悦读创始人)“

目前,书店就是一个文化交互的平台,给予这个平台资源的置换、整合才会更大范围地延伸阅读的力量。共享图书的出现,以书店为基点,带动家庭阅读,把家庭阅读的冗余图书盘活,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阅读之中。

我们书店虽然目前没有与共享图书平台合作的计划,但是,在今年4月23日,我们与北京的广内公共图书馆联合举办了一个“阅读共享”活动,取名为“沐沐”。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意为阅读之沐浴心灵,水木生纸。我们在宣武艺苑公园的北门和东门分别安置了两个书箱,来往于公园的人们可以在两个大门自助完成图书的借阅与归还。项目共享的图书都是广内社区的居民捐献的家中孩子成长期间购买的书籍,这些书籍包含的年龄区间为0~12岁,以图文阅读为主,基本上可以实现快速阅读,快速浏览。同时,我们也在读者群里招募共享阅读公益使者,每七个家庭维护一个书箱。这一项目目前一直在宣武艺苑测试,应该会在9月进校园。这类项目商业属性不高,只能做真正的共享公益阅读。

我认为现在还没有成熟的共享图书概念,因为共享的成本太低了。公共图书馆就是早期的共享图书,50、100元的办卡费,实现共享阅读、通借通还,最多是现在发展到互联网技术。虽然,共享图书模式盈利很难,只能是公共属性,但其在今后会更加便利,也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理想运营模式有待探究康瑞锋(北京领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从鼓励阅读角度,任何有益于阅读推广的模式,都是值得赞赏的。但从目前正在运营或者已经结束运营的各个共享图书平台来看,都还没有能找到一种适当的盈利模式,直白来说就是不赚钱,而不赚钱的商业行为是无法持久发展的,除非它是一种非营利性的公益行为。

我觉得共享图书只是蹭了“共享经济”的热点,它本身的盈利模式和盈利空间都不大,很难大规模地商业化。它的特点和优势都不明显,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共享成本,共享图书用户要拿出比直接购买一本书更多的钱才能“共享”到图书,那这种模式就失去了经济高效的最大优势。此外,它也缺乏维持长期运营的支撑,很难获得资本的青睐,从形形色色的共享经济模式中脱颖而出。

由于商业机构介入的市场盈利空间不大,共享图书很难获得商业意义上的成功,但如果将它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的公益行为,相关机构若加强对各级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或其他民间非营利机构的支持,对提升全民阅读活动而言,无疑是有利的。此外,个人认为共享图书未来发挥更大作用的地方可能是营销和大数据服务领域,出版方可以根据共享的频率、人群等数据,制定更合理的出版、生产计划。

若出版方和共享图书平台联手,出版方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是能否盈利、能否获得其他的益处,诸如宣传、增加图书曝光率等。

”可持续发展是关键三石(中国出版营销专家、书店产业转型专家)“

安徽新华之举,确实对推动全民阅读作出了贡献。但有几点问题值得提出:

此“图书共享”与“图书借阅”是否有区别?现在看来,合肥三孝口书店的共享模式仍是“借阅”,即读者缴纳99元押金,进行有期限的借阅,而且超过期限,还要收取读者延迟还书的费用。这作为实体书店而言,也并不是创新。因为很多国有和民营书店早已经进行过图书借阅的尝试,有的已经成为固定业务。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未来将会在旗下书店全面推广这种“共享书店”模式,那是不是旗下的所有书店全部转型,不再卖书而是借书了?如果是这样的转型,那对实体书店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同时,这对当地图书馆也是冲击,因为此种模式的书店转型,在本质上是向准图书馆业务的转型,其已经不是书店。

共享的图书由谁买单?中国书业长期实行的是出版社向书店的寄销制,出版社不可能接受被借阅过的图书的退货。如果所有图书全由书店买单,那又回到了图书馆模式,其几十万种图书的占用资金巨大,盈利模式更不可见。

这种图书共享模式是否可持续?书店将当地读者从原来的图书购买习惯,培养成借阅习惯,那代表着书店经营模式的“彻底转型”。作为全品种图书备货大体量的新华书店来说,一定会让同城民营书店无法生存。此种模式是否可持续,以后会不会再转型?也就是说,在培养出全城读者借阅的图书消费习惯之后,若再回到图书销售模式就很难了。

“3个月内读完12本书返还押金的8%作为阅读奖学金”,如何考量读者是真正读完12本书?另外,“返还押金”用词也不准确,应是“额外奖励押金金额的8%”。

“我认为,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实体书店对全民阅读的贡献,应是利用书店平台及其独有的资源,通过各种活动,推广内容阅读,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共享拉近书店与图书馆的距离林丽萍 (厦门市图书馆馆长)“

“共享书店”是“共享经济”概念下出现的图书销售的一种新模式。它在某种程度上与上世纪流行的“租书”有类似之处,读者支付押金,便可将图书、录像带带回家阅读、观看。当然,租书是每天都要支付租金的,而共享书店不同的是,除了有一定时间的免费阅读期限外,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它提供了专用APP,实现扫码借阅、网上支付等功能,尤其是使用者的社交互动,为阅读者提供了更大的网上交流空间。

书店本是以销售图书为目的的,而现在共享书店除去图书销售之外,还提供了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功能,具有新书上架快、服务灵活等优势,这种与图书馆相似模式的出现让图书馆人感到了压力。但是,共享书店与图书馆是有本质区别的。首先,书店不论采取何种营销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盈利;而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其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免费的公益性服务,这两者截然不同的目的必将决定它们最终的行为方式不同。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任何服务项目的改善和提升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开拓“互联网+”思维也是图书馆利用新技术服务大众的必要途径。厦门市图书馆在此方面也有所探索,目前已经启动的相关服务有:一是开通微信缴纳文献借阅逾期滞纳金服务;二是推出开放式采购服务。和书店合作,读者可以在书店选好心仪的图书后,直接将图书借走,图书馆来买单,和读者共同参与图书馆的文献采选,让图书馆馆藏得到更好的利用;三是推出“飞鸽传书”服务。读者在图书馆微信平台挑选藏书,线上下单后,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图书馆便可通过快递公司将图书送到读者手中。目前,还有更多的互联网技术服务也在进一步探索之中。


图书馆和共享书店都有“共享”的概念在里头,虽然两者的目的不同,但在某些模式上还是有共同之处的。

在图书品种和载体上,图书馆和书店各有优势。图书馆收藏有不同时期出版的各类文献,而且拥有各类型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功能,可以为读者找到他所需的各类文献;书店一般以新出版图书为主,上新速度快,可以第一时间满足读者对新书的需求。

在服务人群上,图书馆拥有更为广泛的用户群,男女老少不分年龄层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而书店用户多数还是以消费人群为主,即便是在共享书店中借书的用户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潜在购买人群。

而在服务方式上,现代图书馆虽然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借借还还,但在营销手段上、服务思维上还是有许多地方可以向书店学习、借鉴。因此,图书馆与共享书店存在着很大的合作可能性。如:建立书店、图书馆共同的借书模式,让书店读者也成为图书馆读者,共享双方的文献资源;建立两者通用的读者资源库,将社交互动范围扩大;两者联办各类型阅读沙龙,分享阅读心得等。利用书店的营销模式和图书馆资源、用户以及信誉度,实现图书馆和书店的双赢。

”降低阅读门槛 更好服务读者杨向明(河南省图书馆数字资源部主任,研究馆员)“

我很赞同“共享书店”的模式,由买书的模式转换成借书的模式。之前买书的时候要经过深思熟虑才下定决心去购买某一本书,有时买回后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书,放在家里面是一种浪费,特别是畅销书,看完之后没有多高的收藏价值。

“共享书店”的模式改变了这一局面,读者想看就看,大大增加阅读的知识面,而且还免除了花钱的念头。

共享书店与图书馆的区别在于:书店的书新、全、及时;而图书馆的书要经过一系列的采买、数据加工、上架等流程后才能让读者看到,不能满足读者“新、及时”的需求。而且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购买方向,所以也达不到全面性。

我馆目前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向读者定期推送一些新书,及各部门的一些活动介绍,也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到来。

图书馆可以和共享书店合作,通过共享阅读,书店及图书馆所有图书都能被充分利用起来,这样也可以减少书店与图书馆之间的物流成本、加工成本等等一切费用,帮助读者消除阅读成本、降低阅读门槛、提高阅读频次,更大限度地推进全民阅读。

”传统图书馆的网络延伸陈东赞(借书人创始人)“

目前爱读书的人群获取图书的渠道主要有三个: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用手机或阅读器下载电子书。但这三种方式都有不便之处。

买纸质书太浪费资源,大部分书买来不看,或者只看一遍,或者一会儿就翻完,或者不好看,全都堆积到书架上落灰,浪费资金,还占用书架空间。图书馆借书太浪费时间,要借的书往往借不到,每次借书有上限,还必须限时归还,逾期还交罚金。电子书虽然携带方便,但看的时候却很不方便。有些书需要精读,但电子书不方便翻阅。而且,很多书并没有电子版,新书的电子版往往也不便宜。如果在家看书的话,还是在书架前拿本纸书看着自在。所以就想,如果有一种服务能把这三者的缺点全部解决就好了。归纳起来就是:不限时、不限量借阅纸书、上门送取

“最近几年出现的共享图书平台难以为继,问题出在平台自身的运营模式上。这些共享图书平台几乎都是传统图书馆的网络延伸,借阅模式也和传统图书馆差不多,限时限量、过期罚款或按天计费,只是多了一个送书上门;有的是纯平台模式,自己不提供书,只是提供供需双方网络互换图书平台;还有一种是公益性的,靠读者捐书运营。这三种模式都无法真正满足读者的长期、即时借书需求,无法长期留住用户,如果没有持续的大规模资金推动,项目方很难长久做下去。”


“引入书圈模式,调动读者积极性张双(漂漂共享书创始人)“

共享图书平台能否发展下去的根本在于图书是不是刚需,图书借阅是不是刚需,是否真正低成本地方便用户,满足用户需求。

漂漂共享书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方向也调整了多次,但一直都以共享为核心特色。从附近的人分享,到企业书架,进而引入共享书圈的概念;书籍类型方向也选择向童书和绘本这个更刚需的书籍种类作引导; 漂漂一直在和商家一起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引入书店和绘本馆等B端角色。

经过前期的试错,我们发现针对普通大众的书籍借阅甚至阅读可能都不够刚需,而童书绘本市场却截然相反。由于中国人对子女教育格外看重,且目前儿童父母多为“80后”,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一代,亲子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能被电子书所代替。随着新生儿的不断增加,这个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童书绘本由于浏览性的阅读特点,其共享具有刚需和高频的特点。

读者声音周恩妮(自由职业者)

我目前暂未使用过共享图书平台,如果我使用该平台,它也许会成为我借阅书籍的辅助方式,但我还是会以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的借书渠道。

如果居住地离图书馆近,共享图书平台提供快递服务的优势并不大,同时读者还要负担额外的快递费用,在这样的前提下,相比较而言我更倾向于使用图书馆。不过如果有机会,我会参与共享图书计划,其“损坏与赔偿”协议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因为借书之人多为爱书人。

总体而言,共享图书平台也有优势。它响应共享经济,目前共享单车等发展得很好,共享图书的推出能够方便读者阅览书籍。而且买书费用高,闲置在家占用空间;去图书馆借书耗费时间,而“共享图书馆”似乎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但是它也有劣势,读者借书的服务费成本会成为抑制其发展的因素,快递费用及押金等成本可能会使个人倾向于自己买书或去图书馆借书。

现在电子书阅读很普遍,价格也便宜,同时很多图书馆已经在开展与新华书店合作的“你看书,我买单”,这个模式很受欢迎。但共享图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赵一琳(图书编辑)

共享图书可以满足一部分阅读的需求,比较方便,但目前不是我借阅图书的主要手段。共享图书平台在咖啡店等地方设立归还点,这种定点借还的模式和图书馆功能类似。如果说用快递寄送书,只有同城的快递比较便利。

我想,如果共享图书平台还要继续发展下去,今后应该探索新的借阅方式。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共享图书平台,比传统图书馆便利,希望能保持优势,注重开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项目,以及知识共享项目,以此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创新阅读体验。

归晚(学生)

共享图书平台的定点借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也有弊端,例如,借阅点不一定有我需要的书。不过我不准备使用共享图书平台,原因有二:第一,我对“损坏与赔偿”协议的约束力存疑;第二,其实会善待书的人并不多。

在借共享经济之势兴起的商业项目中,用于共享的物品受到的损害都比较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共享单车。而且我喜欢翻看干净整洁的新书,不喜欢上面有涂画、字迹和污垢。一般而言,我选择买书回去读。共享图书平台的优势在于“新鲜”,但其实不如图书馆方便实用。不过,这类图书平台不应局限于单纯的借还书活动,还可以开展线下读书分享会等活动。


延伸阅读链接:

百度百科(共享书店)

https://baike.baidu.com/item/共享书店

“共享书店”受热捧,却不知“共享图书馆”就在身边?

https://www.sohu.com/a/226610639_100013948

评论